中国人对於三国故事的热情,远远早於小说《三国演义》的出现,而且这其中对於蜀汉集团的民间形象一直是很好的。苏东坡的《东坡志林》中便有记载,在当时的说书艺人口中,就是把听众带入刘备及其统领的蜀汉集团的视角【闻刘玄德败,伤心流泪;闻曹孟德败,拍手称快】。北宋时期的三国故事评书内容已无从考据,但有些人认为,之所以百姓高看刘备等人,是因为总在和北方异族缠斗的宋朝和蜀汉集团一样一直做「北伐梦」,我觉得这实在是太高估了宋朝百姓的「政治觉悟」了。毕竟「万世一系」,古往今来没有几个来百姓花钱听书的目的是去受Ai国主义教育,则不符合人X,更何况苏东坡记载的这些闻刘玄德败则伤心刘备的听众都是些顽劣的小孩子,他们不会为了「为大宋之反攻而读书」更不会「为大宋之反攻而花钱听书」。他们之所以为刘备的遭遇感到伤心,是由衷地被这个人物的处境所感染,从而随着人物的得失或喜或悲。

        再度强调,我并不能确定北宋三国故事中刘备是一个什麽形象,但我坚信,如果这其中的刘备是以陈寿《三国志》中刘备的形象为蓝本塑造而成的话,那麽宋朝的听众一定会喜欢他。我甚至断言,若是今天有一部影视作品中的角sE,以陈寿《三国志》中刘备的形象为蓝本塑造而成的话。那麽今天的观众绝大多数也会喜欢这个角sE。

        希望借此机会,带领大家重读通过史书中《三国志》,跳跃刘备的文学形象还原其历史形象,从而阐明我的观点——刘备所打造的蜀汉政权之所以被後人认可乃至传说、神话,其根本原因是他本有的魅力与成就。戴建业先生说如是说:《三国演义》是小说、其中抹黑曹C的东西不能信,我们要通过「诗歌」和「史书」来了解曹C。他对此做得如何我不评论因为我们没有时间细讲曹C。但我有底气说——《三国演义》是小说、其中对刘备的「低级红高级黑」不能信,我们要通过刘备本人在历史上的所说、所做来了解刘备。

        刘备的历史形象相对其文学形象,既有「颠覆」得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当然如此说法是「爸爸长得真像儿子」这般的倒果为因,我且说之只为大家理解起来方便)。所谓「颠覆」是说刘备在演义中除了哭就是跑的形象完全不符合历史,而「继承」则是说《演义》重点刻画的刘备的仁义仁德和仁道,虽然有所失真,但绝不是凭空捏造,相反因它们的非虚构X而更显可贵。

        根据《三国志》记录,刘备一生经历过十三场有史可查的战争,其中胜利五次,失败八次,刘备的军事历程大约是他的一生轨迹,咱们可由此开展史料梳理。那麽首先开始「颠覆」的一面——历史上的刘备和演义中只会哭只会跑的窝囊废相去多远。

        问题一:刘备的先天条件。

        首先刘备的形象是很好的。【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sE。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在人均身高一米六的年代刘备可谓身材高挑,到了三国演义中刘备又多了几点外貌特征,有意识地把他描写成佛像的样子以显示其「仁善」。这个人还有一个非同常人的相貌特征【先主无须】,也就是到了五十岁以後还没有胡子,这真应了民间的说法——男人nV相主大贵。当然也有人借题发挥,说刘备的形象是一个缺乏yAn刚之气的假老太太,对於这种质疑,《三国志》引用了陈登对刘备的评价,表示你们想错了【雄姿杰出,有王霸略】,陈登这个人一向眼高於顶,但偏偏高看刘备,说刘备长得「不是一般的威武雄壮」,如此气质再加一张光溜溜的脸,不得不说刘备的在历史上的形象非常符合今人的审美。

        刘备作为远支皇族,有一个在老家本地做知县的爷爷,和一个身为下级官吏的父亲。少年丧父,和母亲做小商贩为生,这些和小说里差不多,然而之後的事情可能就超乎大家的认知了。

        刘备的「地摊经济」并没有可持续发展下去,在他十五岁那年,人生迎来了又一次转折,这得益於上天赐给他的一件礼物——伟大的母亲。这位寡妇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儿子不能一辈子摆地摊,所以要供他上学,甚至去深造。

        深造的私塾先生不是一般人,是当时天下名儒卢植卢子g,这位中央高参一时间因病暂退,顺便要为家乡文化建设做做贡献、带几个门生。就这样借助和卢大人的同乡关系,刘备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军科院院士课程旁听。

        当然,深造是需要烧钱滴,刘备从族叔那里得到一笔钱,然而他没卖新书包、新铅笔盒之类的文具,而是给自己买了T面的衣服、豪华的座驾和金贵的宠物,【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从此和那些穿红戴绿的同学们混迹一处,根本没有学习的意思。确实这种奢靡腐化的生活貌似辜负了母亲对他的期望,然而我们不要忽视,刘备参加的学习班其实是一个子弟班,这其中最重要的资源其实不是卢高参的传授,而是同学之间的人脉,他刘备如果真在这段期间埋头读Si书,那才是要辜负母亲的希望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