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弹体上要安装减速伞,而且弹体的装药部位与引信以及其他的部分,平时都是分开存放的。直到使用的时候,才现场组装。所以这十二枚只能现用现组装的炸弹,从储存状态到投入实战,很是耗费了一定的时间。

        等这十二枚七百公斤的炸弹最终组装完毕,却由于这种炸弹与众不同的外形。即便每架伊尔四轰炸机即便是最大载弹量足有一千五百公斤,出击所需的航程也只有几百公里,但也只能携带一枚。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手忙脚乱,十二架伊尔四轰炸机以及十二架苏二轻型轰炸机,在二十四架p三九战斗机的掩护之下腾空而起,在机场上空划过一个圈子后,调头向西边正在激战的战场上飞去。

        而在弹体组装这段的时间之内,王光宇指挥部队已经按照这种炸弹的使用要求,后退至安全使用距离。尽管普通的干部、战士对这道后撤的命令非常不理解,不明白为什么要放弃好不容易拿下的阵地。但在部队纪律的一贯要求之下,还是严格的执行了上级的命令。

        不仅仅是步兵部队不理解为什么要向后撤退一千米,就是此时紧张的站在对空电台前边,一边紧张的调试联络波段,一边不断看着天边的那个航空兵派给王光宇的专门进行对空通讯联络的参谋,也一样不理解。

        他虽然是专门担负空地联络参谋,也参加过不少的战斗,但是却还从來沒有经历过这种事情。航空兵在对地支援的时候,居然还要地面部队整体向后撤离一千米。即便是航空兵投弹有误差,但在他看來也不会超过几百米。

        不知道还有空气燃料炸弹这种新式武器的他,认为即便是使用目前航空兵库存武器之中,杀伤力最大的钻地炸弹和凝固汽油弹,也不至于一次就向后撤退这么远的距离。而且还要撤出几个付出了不小代价才拿下的阵地。上级这次居然罕见要求的地面部队一次向后撤退一千米,让他很是不理解。

        好在并沒有让这个通讯联络参谋,以及王光宇那些不理解的部下等太长的时间,就知道了上级为什么坚持让他们放弃了曾经用大量的鲜血和生命换回來的阵地,全部向后撤退到一千米之外。

        当轻型轰炸机使用机载五十公斤炸弹,先行将目标地区茂盛的植被先行清理一遍之后。十二架伊尔四轰炸机以两架为一个编队,在寻找到各自的目标之后,沒有采取惯用的水平轰炸方式。

        而是将这种载弹量达到一千五百公斤的中型轰炸机,当成了俯冲轰炸机。以一千五百米的高度,在地面的引导之下自东向西俯冲进入目标区的上空后,投下了一种尾巴上还带着降落伞的圆桶型炸弹。

        当这些轰炸机投弹完毕后,沒有丝毫的停留,以最大的速度拉起,快速的脱离了目标区的上空。不在向以前轰炸完毕,还要在目标区上空盘旋一会,确认目标被摧毁的情况之后,才会脱离。

        还沒有等这个通讯联络参谋,搞清楚这次轰炸机群为什么采取的是大异于以往的战术。那边轰炸机群投下带着降落伞,飘飘忽忽落下炸弹显示出來的威力,将他还有嫩江军区独立一旅的官兵都弄的目瞪口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