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色无一丝血色的刘长顺,杨震叹了一口气道:“你这种心态,已经不适合再带兵了。我现在给你三个选择,一是回生产建设兵团担任司令员,做好全军预备役部队的整编和训练工作。干这个你是轻车熟路,不用在重新熟悉。”

        “与关内交通线即将打通,中央将动员大批群众迁移东北。总部决定,将所有的移民都整体编成生产建设兵团。同时在三江平原,再开垦出上百万亩的耕地。还有去年至今年开春,日军对华北各个根据地进行的残酷大扫荡,使得各个根据地出现了大量的孤儿。”

        “总部已经电请中央,让各个根据地对孤儿进行收容,全部转送东北。由东北局进行抚养,按照年龄编入各个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这些收容华北孤儿的所有学校,全部编入生产建设兵团建制。”

        “所以生产建设兵团下一阶段的任务很重,总部希望能选择一个熟悉这些工作的人回去,能够尽快的上手。如果你选择回生产建设兵团担任司令员,倒也算是回归本行。毕竟那是你一手组建的,回去上手也很轻松。”

        “二,军区与苏联人达成一份协议,以粮食换苏军俘虏德军战俘中的工程技术人员。但是苏联人转交过来的第一批德国战俘,达到我们要求的并不多。我们最急需的坦克方面技术和航空技术人员几乎没有,都是一些什么坦克驾驶员和飞行员一类的。总部报请中央批准,决定选派一名代表去苏联,监督此项工作的进行。”

        “你先去东北局党校,学习两个月之后去担任驻苏联代表。专门负责与苏方交涉,引进我们最急需的人才,别这帮子再糊弄咱们,用粮食换来一帮什么都不会的废材。同时兼任东北局驻苏代表,兼管我们派在苏联留学生。”

        “第三,回军区挂个司令部院校部副部长的职务,去组建第三兵种指挥学校并担任校长,专门负责为关内部队轮训和培养旅团级干部。这三个职务,你自己考虑吧。但是带兵,暂时不要考虑了。”

        犹豫了一下,杨震道:“我希望你能去苏联。你是军事干部,知道我们目前最急需的是什么,能为我们选出我们真正急需的人才。另外,我和苏联方面协商,准备让你进入苏参谋伏罗希洛夫军事指挥学院,以及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进修,以提高你的军事素养。”

        “一是增强自身的军事素养,并学习一些军事工程方面的理论。二,也为组建我们自己的高等军事学院做准备。同时考察一下苏德战场,坦克作战的运用以及使用。你不用急着回答我,我给你两个月的时间考虑。至于这段时间,你先去东北局党校学习。”

        刘长顺对于杨震的安排,却一直没有说话。直到飞机已经抵达通辽机场,他才开口道:“一号,我听你的安排,你让我去那里,我就去那里。如果我去苏联能够对我们有利,那我就去苏联。你说的对,我现在的确提高军事理论修养。”

        对于刘长顺的答复,杨震没有再说什么,拍了拍他的手。刘长顺是不是真的想通了,杨震不知道。但杨震自己知道,自己能帮他的也就到此为止了。他今后究竟能够走到什么样的地步,就看他自己的了。

        至于让他去苏联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进修,到不是杨震的一时心血来潮。随着各项计划一步步的展开,杨震越来越觉得需要一名精通综合军事工程的高级指挥人才。但派谁去学习,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