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英帝国能够以提供一批坦克和飞机作为诱饵,这些穷的连步枪都配不齐的中国人,肯定会按照大英帝国意志行事的,只要抗联答应英国的条件,在不大幅度增加援军的情况之下,守住马來半岛并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

        当然这位曾经在北非战场上与韦维尔上将,因为在地中海战区战略问題上有过严重分歧的首相,也沒有将话说的太死,还是给了韦维尔上将一个缓冲的余地,毕竟他也得给人家一个谈判的底线。

        至于这个底线就是如果北方的中国人,坚持拒绝派出部队去东南亚协助英军作战,但是他们又想获得大英帝国提供装备的情况之下,那么一旦日军在东南亚发起攻势,他们必须要在中国北方发起一场相对应的攻势,以减轻东南亚战场上英军可能承受的巨大压力。

        不过虽然留有一定的缓冲余地,但是首相的态度,还是明确的表示出,希望韦维尔上将此行,尽可能的达到第一个目的,第二个建议,是在第一个目的实在无法达到的情况之下再提出來。

        在了解到美国代表团的组成后,首相建议他要也美国人协商,尽可能的拉上美国人一同对抗联施加压力,毕竟对抗联的援助,还是以美国人为主,只要美国人再施加一部分压力,这件事情未必沒有一点成功的希望。

        首相还是认为将这支军队弄到东南亚,要比本身在东南亚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重庆方面,对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整体战略和防御,要有利的多,至少这支远离自己控制区,同时与重庆方面实际关系很僵化的军队,是无法得到重庆方面补给的,这样这支军队一旦到了东南亚,会牢牢的被控制在英国人的手中。

        事实上,那位大腹便便的首相,对中国人插手东南亚的防范之深,并不在对日本人之下,东南亚遍布着中国人的侨民,甚至一些侨民在这里已经定居了几百年,而且因为民族的勤劳天性所致,东南亚的华人和华侨,普遍相当的富裕。

        他认为一旦中国人借机插手期间,再加上东南亚华侨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源,英属东南亚殖民地将会陷入混乱之中,这也是为何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伦敦对重庆频频摇晃的橄榄枝视而不见,转而要求地处中国最北端的抗联,出兵协防东南亚的原因。

        其实对于那位首相的要求,韦维尔上将也想做到,这几天的参观下來,虽然只是在演习场上看过抗联的表现,但是作为一名老兵,韦维尔上将还是能准确的判断出这支军队真实的战斗力。

        这支军队之中那些战场上下來的老兵,眼中透露出的杀气,甚至连北非战场上的英军也远远不如,至于那些英缅军、英属东南亚军队,与之相比更是远远的不如,同时他们的训练标准,比英国最精锐的部队还要强的多。

        其所属各部队的真正战斗力,以及下级军官的指挥能力,也至少不比英国人要差,在步兵与坦克、航空兵与地面装甲兵的配合上,以及对坦克部队的运用上,虽然还略显稚嫩,但是也已经初具成型,最关键的是他在这支军队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

        在韦维尔上将看來,抗联所部不仅仅是训练有素,而且战斗力强悍,在加上大英帝国提供的部分装备,如果抗联抽调几个师到东南亚作战,那么英军在东南亚的兵力使用余地将会大很多,至少不用从北非战场上抽调兵力,加强东南亚的防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