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t二六坦克,我们是早晚都要淘汰的。只是目前我们手头上替换的装备数量不足,只能暂时让这些坦克继续服役。但是我们的战术运用,必须要改变。你们的战术要重新的研究,这种坦克不能在继续作为主要突击手段使用。”

        “我很是有些搞不明白,怎么到了现在,装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实力也得到了加强,你们反倒是退步了?有了更加强大的新式装备,反倒是在战术的运用上畏手畏脚了?你们利用t三四型坦克火炮上的优势,采取远距离射击的战术我不反对,毕竟t三四坦克炮有这个优势。”

        “但是在近距离交战,以及突破日军阵地的时候,只使用轻型坦克去作战,将防护性最好的中型坦克反倒时候后撤,这一点我不赞同。不错,我们在战斗之中的确讲究的是不畏牺牲、敢于牺牲,但是我们的战士不能白白的牺牲。”

        “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坦克乘员组,我们要花费多大的代价和精力,这一点你们很清楚。我们为什么想尽办法在自身还无法制造相应装备的情况之下,搞来这些先进的坦克。目的不就是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胜利吗?”

        “我们不能空有利器,而不去想办法最大限度的利用它们的最大价值。你们这种战术,有一定可取的地方。但是更多的地方,却是弄出一个本末倒置。在更加强大的中型坦克装备之后,装甲薄弱、火力差,但是机动灵活的轻型坦克该怎么使用,你们应该仔细的考虑一下。”

        “我们在战术运用上,不能搞人云己云的那一套。我不反对借鉴别人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但是也坚决反对全盘不走样的照搬。我们在学习先进经验的时候,首要的立足点是我们自身情况和基础。”

        “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我们自身条件,但是要跟得上时代发展潮流的战术运用,才是你或是我们这些高级指挥员最应该做的。你们是我们全军第一批装甲兵司令员,是全军装甲兵部队的带头人,更是未来我军整个装甲兵技战术以及装备运用发展的奠基人。”

        “今后我们装甲兵这一未来大国陆军主要作战手段,能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就看你们这一批领头羊和奠基人,能不能起到全军期待你们起到的作用。所有的一切都要在摸索中前进,身上的担子可谓是相当的重。你们老陈,前路漫漫,我们都任重而道远那。”

        杨震这番话说完,陈翰章沉默良久,才抬起头来看着杨震道:“一号,您说的我明白了。我们马上根据两种坦克性能的不同,装备发展与变化的情况,重新调整和改进训练计划,以及重新制定战术。”

        对于陈翰章的回答,杨震只回答了四个字“观念、理念”之后,便转移了话题。他给装甲兵提出了四个要求。一,是要抓紧完成对英制坦克的接收,并尽快的形成战斗力。这个时间只能提前,绝对不能拖延。

        二,在战术制定上,要根据装备性能不同,制定不同的,但是要符合实际情况的战术。并在下一阶段战役发起之前,尽快的完成多兵种配合快速突破战术,以及长途装甲合成集群长途奔袭的演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