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郭邴勋的估算,按照今年对火炮的使用强度來看,此次会战结束之后,至少要有五十门以上的七十五山野炮,以及相当一部分大口径火炮,尤其是波兰制造或是法国制造的野炮只能退出装备序列。

        尽管知道杨震这么做,也是一种在自身目前还无法制造身管火炮之下的无奈选择,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郭邴勋也是很清楚的,但这一千辆美制卡车,对于郭邴勋來说还是相当的不舍。

        这两个问題,一个是关系到下一步作战之中战略补给的问題,一个是解决部队未來火力支援的问題,两个问題都是相当关键的问題,先解决那个都是头疼的事情,既然这样,也只能是头疼先医头了,至于卡车的问題暂时先放一放。

        而且拿出去这一千辆美制卡车,对于眼下的抗联还远不到致命的程度,更不是在未來无法补充,但火炮的问題,是关系到抗联在今后几年作战中的火力支援问題,考虑清楚了,郭邴勋虽说沒有表示完全的赞同,但实际上也算是默认了。

        至于杨震说的今后除了军事问題之外,他不会再插手根据地地方建设,以及与苏美英三国打交道的话,郭邴勋反倒是沒有太在意,有些事情,不是杨震想脱身就能脱身的,中央明确指示,今后在对苏美英三国交涉的时候,还是要以杨震的意见为主。

        这个态度,已经很明显的表明了中央的态度,而且在对待这些狡猾的西方列强方面,大多数沒有对外交涉经验的人,去了也只能是吃亏或是干瞪眼,用郭邴勋私下与李延平的谈话來讲,用君子去对付流氓吃亏的只能是君子。

        对于那些一心只想占便宜的西方流氓,只能用杨震这种脸皮又厚,又极其腹黑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尽其才,否则,只有吃亏的份,这种情况,中央以及东北局还是清楚的,杨震想彻底的从中脱身,恐怕沒有那么的简单,弄不好只是一个镜中月、水中花。

        最关键的是他认为受制于经历和环境,有些事情甚至包括总指挥在内,眼光还是都有些短,考虑问題更多的还是限制在有限的视线之内,根据地要想真正有一个的长远发展,至少目前还离不开眼前这位老兄。

        在工业发达的法国呆了几年的郭邴勋清楚的知道,在经济发展与工业建设方面也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战略眼光,才能真正的促进一个大发展,而这个战略眼光,至少从目前來看,还是非杨震这个人莫属,其他人,还是做一些实际工作比较恰当。

        最关键的是郭邴勋认为眼下根据地内,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之下,造纸、纺织,甚至建材方面的轻工业以民营经济为主,重工业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根本的问題,以计划经济和公有制为主的模式,还是比较适合的。

        如果换一个人來,搞出一个全盘苏式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这很不利于根据地的经济发展,虽说对经济研究不多,但是苏联那种全部包揽的,过于僵化和死板的工业模式,郭邴勋还是很不赞同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奇文学;http://www.7thaaf.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