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回去,是因为关内还有几万学子等待着他们,作为一个教授也好,作为一名教育界的人也好,我们不能厚此薄彼,我们來这里,固然是能发挥自己所长,但关内还有几万求学若渴的学子,今后还是十几万,几十万的青年需要教育。”

        “百年大业,教育为本,十年栽树,百年育人,如果我们这么做,耽误的不仅仅是一代人,而是几代的中国人教育梦,当然你们如果可以在关内招生,并将录取的学生全部运到东北來,那就绝对沒有问題。”

        “我也希望目前在大后方所有已经处境越來越艰难的大学,都搬迁到东北來,以给那些学子和教授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但是按照国内目前的这种政治风气和情况,你觉得这有可能吗。”

        “我虽说只是一个做学问,从來不过问政治的人,但国内眼下的政治环境,却并非是无所察觉,我还不至于麻木到如此地步,军统和中统公开到学校抓捕青年讲师和学生的事情,也多次的经历过。”

        “在这种情况之下,将大学搬到东北來,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可能,但中国的高等教育还要继续下去,关内大后方以及沦陷区嗷嗷待哺的几十万适龄青年,还需要继续读书,还要继续深造,我们不能为了一隅之地与政治上的偏见,毁了中国整整一代,或是几代人。”

        “这次我们带來的学生,除了考取了官费留美或是留英,以及少数进入国民zhengfu内工作的学生之外,几乎是全部今年与去年的毕业生了,这些人的能力,我们是清楚的,让他们留下來,虽然不能说是完全可以代替,但是也可以解决你们部分的燃眉之急。”

        在短暂的沉思后,叶企孙教授道:“这样,你们有些研究我看是不是等他们返回的时候,可以拿到关内去做,虽然云南与东北远隔千里,但你们与关内不是有直接空中联系吗,很多科研成果所需的设备和器材都不是很大,完全可以通过空运吗。”

        “如果将所有的课題都放在东北,我们需要重新建立起整个研究系统,你要知道,虽然你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底子,但在科研上还属于白手起家,整个研究系统必须重新的建立,在关内的各个大学虽然现在条件相对艰苦,但是体系相对全面的多,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研究,带出一批学生來,以便他们在毕业后,更快的融入这些研究。”

        对于叶企孙先生的建议,杨震沒有立即回答他,而是看了看表后,转过头对身后的袁芷若道:“小袁,你回城里一趟,看看吴有训、周培源、吴大猷,还有束星北几位先生都休息沒有,如果都沒有休息呢,你将他们都请來,就说我杨震请他们來一趟,有重要的事情和他们相谈,如果他们沒有休息,请他们务必來一趟。”

        想了想杨震沉吟了一下道:“你去的时候,一定要恭敬,眼下战局即便有大的变化,过了今天在与诸位先生见面的机会,恐怕短时间之内不会再有了,我知道他们很多人都是來短暂考察或是送自己学生來的,不管他们会不会留在东北,但这面还是要见一次的,这些话,一定要给诸位先生带到。”

        “你带上我的车,让张子雄带着jing卫排和你去,记住是保护几位先生的安全,不是去强迫他们过來,你一定要和李明博、张子雄这两个家伙说清楚,告诉他们,如果有什么轻慢的举动,我把他们的脑袋都拧下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