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能说沒有一点一战的实力,但拼刺这种战术还是一寸短一寸险的,拿着比三八式步枪短了近三分之一的步枪,去和人家打白刃战,总归还是要吃亏的,所以在祁志标看來,还是要尽可能避免和曰军打这种无谓的白刃战,以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除了将所有的手榴弹都下发之后,祁志标又再三交代所有人在曰军攻击线不到四十米的距离之内,一律不许露头,所有的行动,一切等待命令,沒有命令,就是鬼子的刺刀逼到鼻子上也不许开枪,但是一旦命令下达,就以最快的射速将步枪弹匣内的子弹全部打出去。

        为了避免曰军小股部队突破火力网冲进自己的阵地,与自己打白刃战给部队带來无谓的伤亡,祁志标将所有干部的托卡列夫手枪全部腾出來,专门集中给一个作战班,作为机动力量专门用來跟冲进自己阵地的零散曰军打近战。

        一师作为全军最早完成换装的一个师,一线作战部队已经是换装为清一色的自动步枪,冲锋枪除了炮兵和后勤人员以及司机之外,已经全部从作战部队内撤装,作战部队,尤其是步兵部队基本上已经沒有冲锋枪。

        自动步枪虽然火力足够,枪身的长度以及固定式的折叠刺刀也可以与曰军打白刃战,但是毕竟子弹的穿透力还是大了一些,在近战之中并不算合适,而且枪身比三八式短小的多,只相当于三八式马枪的长度,与曰军打白刃战很难占到便宜,这种情况之下,还是用抗联仿制的苏式托卡列夫手枪比较实用一些。

        虽说这款手枪的弹匣容量比毛瑟手枪少了几发,但是威力却相当,虽说精度难以控制一些,但比毛瑟手枪要好的多,用这种手枪打近战,还是比较恰当的,为了尽可能避免与曰军打白刃战,祁志标可谓是做了他认为可以做的最万全的准备。

        看着前面忙碌着正在准备最后一击的曰军,祁志标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和你们打白刃战,老子可沒有那个闲工夫,來吧,我今天就要看看你们这帮红了眼的疯狗,究竟会玩出什么花样來。”

        与关东军已经打了多年交道的他,那里会不清楚在曰军一旦冲进自己的阵地会采取什么样的战术,白刃战是曰军一贯讲究的最后手段,而且所有士兵也都受过专业而残酷的训练,他们的兵力目前占优势,绝对会采取这一手作为致胜手段的,因为他们清楚,在抗联普遍装备了防毒面具的情况之下,他们所谓的致胜瓦斯起不到作用。

        沒有了对其他中[***]队作战所能采取的最有效手段,单兵火力与抗联相比又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而大炮在面对抗联这种部队來说,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題的,在最后阶段白刃战,恐怕也就成为他们会采取的手段,自己虽然不怕,但是沒有那个必要和他们拼那个消耗,拼刺刀,自己可沒有那个兴趣。

        祁志标冒着被全线突破的风险,也要敲掉曰军伸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的这十二门火炮,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反倒是把对面的松田岩给搞愣,尽管沒有搞清楚对面的守军此刻全部缩回去的原因,但面对距离师团主力对孙家营子一线发起攻击的时间越來越近,知道自己已经沒有多少时间可以犹豫的松田岩,也顾不得去琢磨了。

        立即下令部队,全线压上发起攻击,时间不等人,战局不等人,深知时间就是决定成败关键的松田岩,是不会有任何犹豫的,不管当面的抗联部队玩什么花样,他也沒有任何的退路了,这次攻击无论如何,也必须要拿下十二吐一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