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任装甲兵司令后,陈翰章曾经特地研究过ri苏两军在诺门罕的战斗,以及德国装甲兵在西欧作战时候的表现,在装甲兵各旅完成编组后,陈翰章在第一时间就向总部建议,抽调一批部队与装甲部队进行合成战术训练,

        陈翰章的建议,让在杨震未返回之前,主持军事工作的郭邴勋很重视,在反复研究后下了很大的决心,将一纵全部抽调出來,轮番与已经完成编组的四个装甲旅,进行合成装甲战术演练,

        至于其余的三个纵队,则是在一纵完成换装后,陆续抽调后方军区的duli旅和各个军分区所属部队,临时扩编为三个师,与各纵队留下一个在原地坚持的主力师配合,接替三纵和四纵目前的防线,在调回后方,进行换装,

        这是总部针对今后作战模式的转变,所必须进行的准备,再则,地方部队是今后主力部队扩编的基础和底子,地方部队能不能取得一定的战斗经验,对今后以这些部队改编的野战部队战斗力影响很大,

        而且这些地方部队,组建的原因除了担负后方守备任务之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为随时升级为主力部队做准备的,在组建的时候,除了装备与主力相比略差之外,训练大纲与主力部队都是一样的,所以,将地方部队调到前沿进行一些实战积累,还是相当必要的,

        的确这么做,眼下要冒一定的风险,毕竟地方部队的装备与主力有一定的差别,而且经过多次打乱重组,有经验的部队除了少数之外,大部分都在去年夏季会战之中升级拉走,之前部队的老兵,在调整的时候,又要优先主力部队,

        现在地方部队,新兵的比例要远高于主力部队各师,但从长远看,对整个部队的发展还是有利的,地方部队上前面轮战,也许伤亡会大一些,但是这些部队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战经验,为将來升级为主力打下夯实的基础,

        即便前沿阵地被突破,但是二纵队与四纵不会撤离太远,尤其是四纵,即便撤出一线,也会在哈尔滨就地驻防,一是担任纵深防御,以便前沿战事不利情况之下,随时可以增援,二,也是为了策应西线王光宇所部,

        而且杨震早就说过,地方部队与主力部队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主力打的不好,就降级为地方duli旅,甚至分拆开直接降级为分区duli团,地方部队表现出se,一样可以升级为主力部队,

        所以军区严格规定,除了社会部下属的十二个营的类似于后世武jing部队内卫部队,专门从事剿匪、反特、战俘营以及重点jing戒矿山jing备,今后承担大型工厂jing戒等特殊任务的部队之外,都采取统一的训练大纲,一样的训练标准和强度,

        所以杨震与郭邴勋对地方部队的训练,抓的同样相当的紧,并未因为他们战时很可能并不会到前线参战而稍有松懈,在全军统一使用一样训练大纲的前提之下,地方部队的训练强度,并不比主力部队差到那里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