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位军政委年纪虽轻,但心思之缜密,工作之细腻、扎实,为我从军多年之罕见,虽少年得志,年纪轻轻便成为几十万大军的统帅,但却无一般年轻人之浮躁,我在他的这个年龄上,可是远远不如,他能在东北取得如此成绩,绝对不是偶然。”

        说到这里,军长微微叹息一声,像是对身边的李志高,又像是对自己道:“好一个年轻有为的政委,好一个少年英雄,我军能有如此年轻却才华横溢的少年将领,我军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对于军长的这番话,李志高沒有回答,也无法回答,当这个新政委抵达皖南上任的时候,李志高说实在的的确有些不服气,自己才二十七岁就担任新四军作战科长,已经觉得自己少年得志了。

        但这位二十多岁的新任军政委居然年纪比自己还小一岁,还要年轻,自己一九二九年参加红军的时候,他还在读书,虽说在红军时期,很多师团干部的年纪都不大,二十多岁担任军政委,甚至十多岁担任师长、政委的也不新鲜。

        但二十多岁弱冠之龄便担任东北军区司令员、新四军政委这样一方战略区的统帅,手下几十万的jing兵强将,手中的部队比红军时三个方面军加在还要庞大,最关键的是装备极为jing良大军的人,在全军还是独一份。

        自己十四岁参加红军,屡立战功,年纪轻轻的便受到重用的自己,在红军时期便已经感觉自己很是出众了,但与这位他眼中的三八式干部一比,李志高却觉得自己当初很让自己自豪的经历,什么都不是。

        但杨震到來后,在工作之中低调但却坚定不移的工作方式,却是让他感觉到了服气,不是他带來的大批弹药和装备,而是展现出的那种铁腕手段,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一旦下定决心,从不拖沓的工作作风。

        前任身为实际上政委的副军长,一直拖拖拉拉的沒有行动北移事项,这位新政委來了,不仅几天就制定出了一个详尽的方案,还对于可能遭遇到的敌情,分析的极为详尽,针对可能遭遇到的意外,还做出了各种预案。

        作为作战科长这些行动的预案,很多都是李志高带着参谋处的两个最好的参谋参与定制的,在制定的过程之中,他才发现这位年轻的政委,绝对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么简单,思路清晰,眼光极为开阔,最重要的是心思极为细腻,用兵正奇结合不拘一格,甚至可以用天马行空來形容。

        单单出现南漪湖的这些事先已经准备好的船只,就说明了政委心思之缜密,无论选择哪条北撤路线,湖面广大的南漪湖虽说相对的安全,但都是军部极力避免的,就是考虑临时征集渡船的不易,而且部队在横渡时候过于分散,容易被敌人半渡而击。

        更是担心第二游击区将船只全部扣起來,根本征集不到渡船,那里却想到,政委早就事先做了安排,动用资金秘密的征集了一批渡船,虽说数量不足以将部队一次xing的全部运输完毕,但是至少可以保证一批运送两个主力团的兵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