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带部队有群众基础这不假,但是他们却是想的有些片面了,只考虑到群众基础,却沒有考虑到粮食的流通量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力,这里地处皖南山区腹地,人口数量并不多,而且因为地形限制,本身就不是粮食的产地。

        这里的居民,大多以采药和狩猎为生,即便是大户人家,也是伐木、种植茶叶为主,虽地处江南,但粮食的产量并不多,可购买的粮食数量更是有限,要想买到足够一千人一顿吃吃的粮食,按照每人一斤的数量來计算,也要一千余斤。

        而这个数目,对于周围的几个不大的山村來说,可谓是天文数字,就算老百姓为了支持部队,将所有的粮食贡献出來,能够凑足数量,但为了自身的生存,他们势必还要去山外购买粮食。

        一旦有大量的粮食突然进山,肯定会引起周边粮食价格的波动,而这不是不引起某些人的注意力,三战区和三十二集团军的作战参谋不是傻子,相反他们的情报收集能力还有一定的水平,如果这种异常情况还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那这个军队的情报系统也就等于沒有一样。

        俗话说,军队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一支军队生存的最基本要素,沒有了粮食,即便再强大的军队也会不战自败,毕竟皇帝也不差饿兵吗,封锁自己的对手,最重要的就是封锁粮食流通的渠道,只要控制了粮食,也就意味着控制了对手发展,甚至生存的根本。

        地处深山的几个山村,突然买进大量的粮食,这就意味着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异常,自己从三溪至蔡家桥一线突围,行踪已经暴露,如果赤坑山一线的粮食再出现异常,那么傻子都知道自己现在肯定掩蔽在赤坑山一线,也就意味着,自己的行踪将会彻底的暴露。

        这些干部只想到这里的群众基础好,可以购买一定的粮食补充,却沒有想到,部队要吃饭,而老百姓更要吃饭,先不说这里的老百姓能不能凑足一千多斤粮食,就是凑足了,估计家底也要掏干净了,为了自身生存,这些百姓还是要向山外购买粮食的。

        这也是杨震为什么坚持尽量不要向山下的百姓购买粮食,除了这里很难凑齐所需粮食数量之外,就是担心购买所需粮食数量,势必会引起当地出现缺粮情况,而一旦在突然间有大量的粮食进入赤坑山,也就意味着自己的踪迹暴露了。

        原來的游击队分散活动,多是以几十人,最多不过百余人的规模活动,即便购买一定的粮食,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波动,可部队眼下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也足有上千人,一下子购买这么多的粮食,不引起注意才怪。

        他们作为部下可以不考虑这些事情,自己这个当最高指挥员的不考虑是不行的,只要有能解决问題的方法,能不下山就不要下山,对于自己这个最高指挥员來说,能晚暴露一天是一天。

        这里地处人烟稀少的山区,粮食的产量虽然不多,但是山高林密不说,植被可谓相当的茂盛,加上这里的生态还沒有遭到破坏,部队北上,这里又沒有做过战场,野生动物的数量可是相当的不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