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北满的气候您也不是不知道。眼看着今年马上就要上冻了。也就是说今年我们已经无法在开展任何的土建项目。而在北满一年之内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无法施工。可按照我们的发展规划以及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仅仅基础建设就需要两年的时间。一号。您总不能让我们在露天的环境之下。生产汽车和飞机、坦克、重炮吧。”

        “而且对于我们來说。现在最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人才。尤其是有经验的人才太缺乏了。按照我们目前的工业规划。仅仅冶金方面就需要至少一百五十人的专门人才。而现在。我们手头上的人还不足所需的三分之一。”

        “人才。始终是掣肘我们发展的一大阻力。解决不了人才匮乏的问題。一号。我们的军工发展永远只能是一个蓝图。我们总不能总依靠外国专家吧。解决不了我们自己的人才。所有的蓝图只能是空想。”

        对于熊大缜的叫苦。杨震想了想道:“如果军区在明年年初之前。给你解决二百名各方面的人才。你能不能让这些工厂在两年时间建立起來。我是说全面投产。而不是仅仅将工厂建立起來。”

        杨震的答复。让熊大缜只能摇头苦笑道:“一号。您也是大学毕业生。应该知道科学规律不能违背的道理。二百名人才。对于我们目前的需求來说只是杯水车薪。还有。我们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白手起家。两年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说到这里。熊大缜皱了皱眉头道:“一号。除非聘请到至少两百名外国专家。同时我们自身动员至少五百名此方面的人才。采取边建设。边学习的办法。还有。采取边建设便开工。完工一部分。就开工一部分的办法。”

        “同时所有的建筑物全部采取用水泥预制板以及钢筋拼接。顶棚不用钢筋混凝土。全部采用石棉瓦。就像苏联的大型工厂在初期建设的采取的办法一样。这样工期可以大大的缩短。不过有一点。就是工程的质量恐怕不像砖混结构。采取圈梁那种坚固。”

        “我曾经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唯一的中国籍土木建设专家谈过。这种工程建筑可以缩短一半的基建时间。但是抗震性能极差。别说大型地震。就是一场中等规模的地震。恐怕也坚持不下來。”

        “不过。他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及时开工的话。可以暂时先用此种建筑方法建设临时厂房。不过在建设的时候。要尽量缩小建筑面积。同时在临时厂房外围继续采取传统的建设方式。重新修建厂房。等外围的厂房修建完毕后。在将内部的原來临时厂房拆除。”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加快施工速度的同时。保证厂房的质量。毕竟对于一座工厂來说。基础设施甚至寿命在几十年以上。如果将所有的使用寿命加在一起。大体算下來还是很合算的。尤其适用于我们眼下的情况。”

        “只是按照他的这个做法。我们的钢筋混凝土的消耗量可是要至少增加一倍以上。虽说我们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缴获了两座日资水泥厂。基本上可以解决水泥的问題。但是钢筋的问題。我们到目前还需要全部的进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