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杨震注意的是袁芷若在工作中表现的极高文化素养,以及少有的外语水平。尤其是表现出的对商业的了解,更是引起了杨震极大的兴趣。[7~8]要知道,袁芷若表现出的能力,除非商人世家,否则一般人家很难培养出來的。

        商业这个东西,是要有些天分在里面。但更多的是后天的磨练和培养。以袁芷若的年纪和经历,根本就不可能是后天培养和磨练的,只能是常年耳闻目染,甚至是刻意培养出來的。有了这些表现,即便是不太关心军事斗争之外事情的杨震,也不禁对她的身世产生一丝好奇。

        看了袁芷若的资料后,杨震不由的大吃一惊。她的父亲居然是九一八事变前哈尔滨面粉大王袁家驹。其名下不仅有两座火磨面粉加工厂、一座曾经为整个原东北最大的现代化纺织厂之一的棉纺厂。

        还有山货行、皮货行,两家高档旅社、几家高档饭店外加依兰、方正境内的几家大型煤需。其名下的成衣厂曾经包揽了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驻黑龙江部队以及所谓的黑龙江省防军的所有军装、被服。虽不能说是哈尔滨首富,但也是原黑龙江省的巨富之一。

        老人家当年孩提时代便随着父母一起闯关东,十七岁接手父亲进山收皮货遇难,母亲伤痛而死后留下的小山货行,凭着精准的眼光一点点的做大。经过十几年发展,成为原黑龙江省大富豪之一。最难得的是老人家不仅经营有道,而且政治上的嗅觉不是一般的灵敏。

        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从日本人屡次事无忌惮的挑衅之中,再加上东北军精锐尽数已经调往关内的现状,便判断出驻扎东北的关东军早晚要惹事。便早做部署将家中的大部分现金从东北几大银行中转存至香港、澳门和新加坡。

        并将几个儿女除了身边留下了二儿子帮助打理家业和最小的一个女儿之外,剩余的全部分散到了关内,甚至国外。哈尔滨沦陷时,正在探家而未來得及归队的身为东北军军官的大儿子夫妇,也在其秘密护送之外,返回了关内部队。

        看出袁芷若详细资料后,杨震并不相信这样一个老人会目光短浅的当汉奸,更不会为了讨好日本军官,逼迫自己最心爱的女儿给人家做情妇。杨震委托社会部仔细重新调查了这个老人后,得到的结论却是连自己都吓了一跳。

        这个时代的关东军对东北控制之严,渗透之深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到的。袁芷若的父亲掩护女儿逃走的事情,虽然做的很隐蔽。但是却并未瞒过关东军的耳目。甚至就连袁芷若的父亲,动用自己在抗日义勇军中的老关系将那个逼婚的日军中佐弄死在进山清剿之中的事情,早就已经被宪兵队查了出來。

        只是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日军却始终沒有动这个老人。只是变相的将其软禁在家,并采取种种手段将其巨额资产据为己有而已。同时建立了一套秘密档案,存放在了哈尔滨宪兵队秘密资料室内。

        接到杨震的命令后,社会部立即查阅在日军哈尔滨宪兵队缴获的资料。很快便摸清楚了这个老人那些所谓,实际上却早已经被日军查出來的秘密。在调查出详细资料后,杨震很快就断定这位老人绝对不是资料上说的那样,趋炎附势之人。单从两份资料显示出的忍耐力,就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提并论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