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能买到了质量好,威力也大的捷克、比利时、德国造的七步枪之后,才对使用五子弹的意大利步枪看不上眼了。再加上意大利人经常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甚至收了钱不货,才不再通过他们大量外购武器。”

        “而等到北伐前后,奉天兵工厂的辽十三式步枪产量已经完全满足替换之前使用的杂牌装备后,才彻底的停止了从意大利进口的武器装备。而将外购的主要对象转为可以与辽十三式步枪通用七口径子弹的德系步枪。”

        “这批意大利造步枪,就是老帅进口的后一批意大利造武器的一部分。因为当时辽十三式步枪已经开始量产,就一直没有用上。不过虽然停止了进口意大利造武器装备,而且意大利造装备与其他杂牌装备已经从东北军主力陆续被淘汰。”

        “但因为换装下来的这些步枪很多都转给地方部队或是自卫团一类的民办武装使用,所以弹药还一直生产。只不过数量不大而已。”

        “这里的意大利、法国包括俄国口径的水连珠步枪的弹药,几乎是奉天兵工厂一八事变前为其生产的所有弹药。虽然历年的产量都不大,但之前进口的,尚未使用完的弹药与几年兵工厂累计下来的弹药数目加一起,还是足够我们用上一阵子了。”

        “除了数量巨大的武器弹药之外,这里还有足够按照老奉军编制,装备四个师的全套步兵携行具。其有全套的武装带、弹药包、水壶、步兵使用的裹腿,,甚至就连工兵锹也是按照步枪一比一配置的。这些全部都是原装进口货。”

        听罢马春生手居然掌握着这么一个天大的秘密,杨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多的武器装备,不算各种所谓的手提机关枪,也就是冲锋枪,单单其的意大利造步枪以及法国造的轻重机枪,外加轻重火炮,就足够装备一个整编军了。

        虽说武器的口径繁杂了一些,仅仅步枪弹药就有意大利造的五口径、俄式步枪的七点二口径、法国的八毫米。但胜数量充足,弹药储备也足以应付几年。只是他有些搞不通,为什么这些武器装备宁愿放这里慢慢的腐烂,马春生也不交出去,作为抗敌使用。

        也许看出杨震脸上的疑惑,马春生看看身边没有外人,才苦笑道:“因为当年东路事变的时候,全国上下都声讨苏俄,只有你们共却是声援苏俄。所以之前对共并没有什么好感。”

        “而且通过几次接触,我也看到抗联顽强固然顽强,但无论是战术素养还是战斗力,与日军相差还是太大。而大多数的时候,单靠顽强的意志以及一腔热血,是打不赢一场战争的。”

        “抗联整个东北大多抗日武装都失败或是溃散的情况之下,宁愿死守山林,饿死、困死也不愿意投降。他们这个意志我很佩服,但对于他们能不能支撑起东北抗战大旗,我却是始终不太相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