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司令员,现除了军工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急需你决定。刘长顺此次出击佳绥铁路又解救了上万名的劳工,您看看这些劳工怎么安置恰当一些?这批劳工可不都是青壮年,间很多人都是老的老,小的小。从三四十岁的年人,到十几岁的孩子都有。这些人编入部队恐怕他们会力不从心。”

        “除了很多年纪有些偏大的人之外,其甚至还有几名妇女、儿童等家属。我们还未能取得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只能处于流动作战的情况之下,现还无法带着这些人长期转战。您看是放路费遣散,还是怎么处理?”

        对于李延平提出的这些劳工问题,杨震沉思片刻之后,摇摇头道:“还是不能遣散。这些人遣散了,只能再次被抓回去。这次我们能解救他们,下次可就不见得有这么幸运了。日军对待劳工的手段你们不是不知道,一旦回去若是修建普通的工程还好说一些。若是被拉到绝密工地,恐怕他们之无一能活下来。”

        “而且他们很多人的家都已经没有了。即便有家,从这里到关内千里迢迢,恐怕他们也很难平安的抵家。而且我们部队劳工出身的战士,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将他们遣散,会影响到部队的情绪的。”

        “年纪大的,无法行军作战的进行严格审查。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送到兵工厂作为工人。我们的兵工厂不是正缺乏人手吗?年纪小的收容起来,办一个学校。或是学习军工知识,为今后军工展奠定一些人才的基础。或是送到部队,办一个少年军校,从小培养指挥能力。至于妇女,我们正缺乏做军装的人手,将她们组织起来,建立一个被服厂。”

        说到这里,杨震对着面前的几个人道:“我已经下定决心,不转移了。就汤原、萝北、佛云境内建设我们的抗日根据地。这里背靠小兴安岭,面临三江平原。西部是大片的沼泽、荒野,回旋余地大。又背靠苏联,至少不必担心被四面合围。”

        “加上这里是原抗联三路军的老游击根据地,有相当不错的群众基础。所以我决定,我们不走了,就这里建立我们的根据地。只要有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我们才不能成为流寇,才能展与壮大。所以,这些人不用遣散。经过严格的审查之后,就地安置。实不行的,就让他们开荒种地。”

        说到这里,杨震没有看听到他的这个终决定之后,目瞪口呆的几个人,站起身来道:“走,我们去看看这些劳工与家属。我们解救了这么多劳工,带家属的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些带家属的都是被日伪骗过来的,与那些被抓来的不同。我们这些人去看望一下,对稳定他们的情绪有好处。”

        见到杨震所做便做的站起身来就要往外走,从惊讶之很快恢复过来的李延平连忙拉住他道:“司令员,你先等一下。先把军装换上再去。他们已经到了几天了,不乎这一时。你穿着这身鬼子皮去,再把他们给吓到。”

        说罢李延平指了指杨震此时身上还穿着的只是摘去了军衔与领章的日军军装,以及脑袋上带着的,连黄色五角星的帽徽都没有拆掉,像窝窝头一样的日军制式野战便帽。挥手示意一直跟他身后的警卫员将不知道什么时候取过来的式军装放到了桌子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