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距离佳绥铁路虽然很近,便道两侧的山地也不高,而且山上的林木因为修建铁路已经被砍伐的稀稀拉拉,根本就无法与云头砬子地区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相比。但却是可以大的让日军防松警惕。

        另外这里有一条足够日军快速通行的便道。按照这里的地形以及地利位置,日军应该会防松警惕。并为了加快行军速,而一定不会将行军队形拉开。而日军行军队列越密集,加有利于炮兵标尺的设定,自己的火力就越能得到充分的挥。

        不过这股日伪军陆续开始进入伏击圈的时候,杨震的心却也快提到嗓子眼上。日军未完全进入伏击圈之前,一旦那个兵稍微一紧张,手指轻轻的一勾,自己的战术意图将全部暴露。已经到手的鱼儿有可能溜走不说,整个有利的局面弄不好将会陷入被动。

        由于部队之兵过多影响战斗,杨震给部队下达的作战计划很简单。他将每一个连都划分了固定的射击区域。等炮声一停,手的武器以大的射击速将子弹和分配给自己的手榴弹打出去就行了。

        而起冲锋的是杨震专门挑选的几个老兵较多的连队。当初分配兵的时候,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杨震郭炳勋的建议之下,每一个营都保留了由战俘以及反正的伪满军构成的老兵占据五成的拳头连队。

        管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杨震拟定了细致到班排的战术。但此战的根本取决与伏击部队会不会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之前暴露战术意图。所以日军全部进入包围圈之前,杨震的心都是一直提着的。

        当接到担负封锁日军退路任务的刘长顺,后续日军已经全部进入伏击圈的报告之后,杨震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拿起野战电话,给炮兵阵地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由于早就划分好了射界以及设计标尺,打出去的炮弹甚至不需要修正弹道,便准确的落到了日军行军队列之。管这些日军都是老兵,反应速也堪称一流,但距离实太近了。

        当他们听到炮弹划空的声音,想要找隐蔽的时候,从天而降的炮弹已经狠狠的砸到了他们的身上。整个一个炮兵团三十门山野炮,加上大量的营团属迫击炮,密集炮火将毫无防范的日军行军大队炸的血肉横飞。

        为了保证短的时间,打垮甚至全歼这股日军,杨震没有怕费劲,将整个炮兵团都带来了。山林密集,不便行进的地方,甚至将火炮拆卸开,用人力携带。有限的牵引马匹则全部改为驮运炮弹。

        而为了保证火力的持续性。除了亮子河地区留下部分炮弹以方便后续作战补给之外,杨震将携带到亮子河的炮弹几乎全部携带而来。甚至步兵都身上或多或少的扛上一两七十五毫米山野炮弹或是十毫米迫击炮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