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一个士兵一年的打靶弹药至少二,而我们平均一个战士一年作战的消耗也许都不到二。训练场上的差距战场上只能依靠战士们的鲜血去补偿。总指挥,我们战士的生命不是草,割掉了还能长出来,没有了就永远消失了。”

        “您是国内优秀的军校毕业的高材生,对于一支军队需要什么,您比我们这些小字辈要清楚的多。一直部队除了合格的军官,需要合格的班长与老兵。而让战士们训练场上经历的多一些,他们战场之上生存的机会也就越大。”

        “我们无后方,无稳定的兵员,无任何的补充。别说拼其他的,就单单是拼兵员我们都拼不起。一切都与日军无法相比,那么我们就需要一支练成钢的军队。”|

        “让战士们提前感受一下战场氛围,学会怎么敌人的火力网下做战术动作,怎么敌火力网下生存下来,总好过将只经过简单的实弹训练便将他们赶上战场。对于这些弹药的浪费,只要能让战士们少付出一些代价,我就认为就是值得的。”

        “至于那些迫击炮弹,总指挥,您总不会希望上战场的时候这些迫击炮弹会落到我们自己头上?不好好训练这些迫击炮手,将来战场之上,倒霉的那就只能是我们自己。这些炮兵都是后学的,你不让他们好好的训练,到战场上打出去的炮弹不知道飞到那里去,那要他们还有什么用?”

        “我对炮兵的要求不仅仅是他们能将炮弹打出去这么简单。单炮的精确射击,炮群的火力覆盖,对敌方的火力压制,这些都是他们必须掌握的。”

        “我们没有实力与日军拼火力强,但我们要形成自己的火力特点。战场上若是能有一支火力精确,运动迅速,指哪打哪的炮兵部队,我们将会少付出很多不必要的代价的。”

        “我可听说当年护国战争的滇军虽然装备不如北洋军,但无论云南讲武堂培养出来的军官素质,还是这些军官带出来的士兵的素质可都不逊色与那些保定军校的毕业生。我一直认为云南讲武堂出来的军官,素质上甚至超过黄埔前几期的那些速成班培养出来的军官。”

        听罢杨震的解释,总指挥摇头道:“你说的这个道理我不是不清楚。但弹药如此匮乏的情况之下,还这么大手笔的动用实弹训练,是不是有些得不尝失?”

        “鬼子现今对民间散失的枪支弹药进行大肆收缴,我们除了对敌作战缴获之外,再无其他补给手段。而战斗的结果往往与我们想想的事与愿违,很多的时候缴获的弹药甚至无法弥补战斗的消耗。我与李延平曾经谈过,他们西征失败的主要原因甚至就失败的补给之上。”

        “弹药消耗干净后,弹粮绝的部队面对日伪军之时,战斗力无法挥,几十名战士因有械无弹被俘杀。这一幕惨剧我不希望再你的部队出现了。”

        对于总指挥的这些苦口婆心,杨震笑了笑没有再反驳。他知道这也是总指挥为自己大手大脚而担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