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一旦某一个点被轻易突破,会造成一个面的瓦解。如果不能最大限度的消耗攻击对手的兵力,那么一旦核心高地被攻占,也就意味某一个大面,或是一个方向的整个防御体系,就将彻底的瓦解。

        而一旦出现这种瓦解,对于日军这种以点带线的防御战术是最致命的。日军在铁原一线以每个要点火力、兵力辐射的大面为核心,组成各个方向的防御要点。各个大面之间相互依托,以各个要点周边无数火力点和支撑点,作为小面反过来支撑大面防御体系。

        这种主辅相成、相互依托的战术,最怕的就是各个面的核心区域被轻易的突破,也就是以点带线中间的那个点。而要保证这个点的安全,那么就需要这个点周边的各个支撑面上,注定不会太多的防御兵力,必须要像钉子那样死死的钉在哪里。

        这种战术除了对负责各个大面的指挥官,协调能力要求很高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要求防御部队的意志力,必须要异常的顽强,有在任何时刻都有血战到底的决心。而这种战术对这一点的要求,还在前一点之上。

        毕竟明知道自己去送死的战斗,换了一般的部队恐怕早就没有那个信心去打。甚至很多时候,一触即溃都未尝没有那个可能。日军恐怕也正是对自己部队的意志力,有相当的自信才会搞出这么一出战术来。

        两天的观察下来,心中已经大致有数的杨继财,在火力上的调整,就是针对日军这些点来的。因为对于他来说,与日军反复争夺外围各个小面,只能白白的浪费兵力和时间。面对日军这种战术,不要管他虚的线,直接奔核心点去的黑虎掏心战术才是最恰当的。

        之前马春生的战术调整,他不认为是失败的。只是在支援火力的配备上,以及攻击重点方向的选择上,显得有些过于急躁了。整个进攻的调整上,也只是改变了进攻的侧重点,而在战术的运用上,却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所以杨继财在攻击兵力的配置上,针对日军的封锁火力部署,也采取了针对性的办法。他准备采取对日军兵力少的高地,或是只投入了一个步兵班,或是干脆只用火力封锁。而针对核心高地,采取了集中突击的办法。

        不仅在兵力部署上,采取了少摆多囤,几个方向保留了充足预备队。在通往日军各个核心守备高地的攻击路线上,也挖掘了大量的掩体与放炮洞,在实在无法进行这些准备的地段则直接放弃,只是以炮火控制。只不过他这些东西,还没有亮出来罢了。

        确切的说在前沿,杨继财是打算采取以点对点的战术。至于自己的部队,能不能做到自己的要求,杨继财还是有自信的。在前沿这两天,他发现自己这次很幸运。虽说铁原战场眼下僵持,但是马春生却给自己留下了一支可以说铁打,并意志如钢的部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奇文学;http://www.7thaaf.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