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在后套与日军多年作战的经验来判断,知道如果自己按照战区长官的要求,一味死守洛阳只能是被动挨打。他坚持与日军打对攻,就是要利用自己在后套地区,与日军蒙疆军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利用自己部队长于机动作战的优势。

        在野战之中拖住这个无后援、无侧翼支援,无补给,眼下只能靠缴获一战区储备在新安、绳池的物资,才能够坚持作战的三十七师团。逼着他们在缴获的物资消耗干净之后,自己支撑不住向北退过黄河。

        如果据城死守,放任日军在洛阳周边攻略。在洛阳城周边偃师、伊川境内,仅仅面粉就囤积了百余万袋,还有储备有大量军械、弹药等物资的大量战备仓库落到日军手中,这一战恐怕就更难打了。

        最关键的是他就整个战场态势来看,这个三十七师团的目标,不见得会是工事齐备的洛阳城。在无侧翼支援,孤军突入的情况之下,贸然攻击坚城是相当危险的。日本人虽动不动爱头脑发热,其高级将领一向以攻取中国著名城市为自豪。

        但这并不意味着日军的高级将领,都是一群蠢货。这个时候攻取洛阳城的利弊,明显在哪儿摆着呢。所以他断定日军此次孤军深入一战区腹地,绝对不是为了拿下洛阳城。其真正的目标,应该是郑州一线。

        也就是其真正的目标,是在豫东激战的一战区各个集团军的背后。一旦让该师团越过嵩山一线,进逼郑州、新乡一线,那么即将面临着三面合围的,一战区在新黄河以东的参战部队,就真的危险了。

        所以他坚持认为,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被动的死守洛阳。那样就等于将主动权交给当面的日军,让他们在整个一战区腹地,想打哪里就打哪里。不管那位战区长官愿不愿意,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攻代守,死死的将这股日军缠在洛阳城下。

        即便吃不掉这个三十七师团,也要消耗他的补给,逼着他自己北撤。才能保证豫东作战部队的侧翼,以及背后的安全。如果固守洛阳,那才是真正的正中长野佑一郎的下怀,如他的心意。

        更何况他心里很清楚,以那位战区长官的为人。只要自己撤回洛阳城内,有自己这个新上任的战区副长官替他背黑锅。他这个战区长官,肯定会脚底下抹油开溜。眼下他只是忙着转移财产,就已经引起了洛阳城的恐慌,并引起了军心浮动。

        一旦这个家伙真的开溜了,那么整个战场军心肯定会彻底的陷入崩溃。就算自己对这两个军的控制力再强,恐怕也要重蹈当年固守太原的覆辙。一旦全军离心离德,这仗也就没有办法打了。这个家伙死不足惜,但整个战场的结局就难以预料了。

        这位新调任到一战区的副司令长官,这个判断还是相当精确的。他放弃了固守洛阳,而是利用洛阳以西地形,采取与三十七师团打对攻战术,死死的缠住三十七师团部队。使得其根本就无暇对洛阳城周围,大量战备仓库下手,也无法越过洛阳一线。

        他的嫡系部队战斗力也的确强悍,以不过两个军的兵力和简陋的武器。从陇海路两翼死死的缠住三十七师团,让长野佑一郎多次想要摆脱,却都无可奈何。其所部的两个骑兵旅,还多次绕到日军身后,突袭其炮兵阵地和补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