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便通过中央以及当时挺进军司令员,专门从十八集团军总部,以及一二九师留守部队那里,要来了日军此次行动的详细资料。该资料在杨震的要求之下,详细到了每一个曾经与这支日军部队交过手的干部、战士的描述,以及当时郭家峪以及十字岭两场战斗的参与者的叙述。

        经过苦心研究,杨震发现这个益子挺进队,其实最多也就算是一个特工部队的模式。而且其行动模式,是与当时的日军在扫荡之中整体战略配合的。他们的行动除了浑水摸鱼之外,更多的是配合周边快速合围的日军重兵集团,并为其提供情报上的支援。

        如果没有周边日军快速合围的重兵集团,分散了十八集团军总部的注意力。再加上十八集团军之中,非战斗人员与机关过多,行动异常的迟缓,被这个益子挺进队死盯住不放。这个益子挺进队根本就没有能力,独自完成他们上级交给的任务。其行动与真正的特种部队完全是两码回事。

        当时在看完资料之后,虽说也引起了杨震的一定警觉,但是对于这个益子挺进队的表现,他却并未太过于在意。尤其是在日军战后便解散了这个所谓特别挺进队之后,杨震也就有些放松了警惕。

        但是眼下日军的行动,却引起了他的注意力。此次日军的行动特点,以及整个战场的态势,与当年的太行山区两码回事。当年的日军在扫荡之前,便已经通过无线电监听,大致锁定了十八集团军总部所在的位置。

        这个益子挺进队提供的大量情报,也让日军主力一直在死死的咬住十八集团军总部。无论是郭家峪还是十字岭之战,这个益子挺进队行动的时候,太行山区周围部署的重兵集团,正在快速向核心区合围。

        尤其是十字岭突围之战,掩护部队都在与两翼包抄过来的日军主力交手。根本就没有搭理这支咬在自己身后的日军小部队,这才让其杀伤和俘虏了为数不少的掉队人员,以及被打散人员,这其中主要是非战斗人员和轻重伤员。

        即便这样在日军合围圈收拢之后,大量没有突出去的人员,最终在留在根据地内坚持斗争部队掩护之下,几经周转最终还是突围成功。那次大扫荡虽说损失不轻,但是骨干和元气都保留了下来。可见这个益子挺进队的使用,并不是很成功。

        而现在就整个冀中战场的战局来看,这支日军特种部队根本就没有当年那样的机会。也就是说其在任丘,或是任何一个地方的行动,根本就得不到日军主力部队的策应。也就是说这股日军纯属是孤军作战,与四一年的那次完全两码回事。

        能在敌占区远离后方,长时间单独行动,并完成上级部署的作战命令,这才真正是特种部队所需能力最重要一点。眼下任丘周边的日军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他们就已经摸到了这一作战手段的门槛了。

        眼下在任丘战场的这坨敌军,说明了日军的传统侦察思路,也在不断的在进行着改变。如果说当年的益子挺进队的作用,最多也只能称之为超大型的特工队。那么今天的这股日军,才真正有了特种部队的雏形。

        尽管这股日军在一路顺风顺水摸到这里,但在战术企图暴露之后,这支日军特种部队的表现证明了他们,远还没有真正熟悉和掌握了特种作战战术,还没有跳出传统的侦察步兵的思维方式。暂时还站在门口之处,距离登堂入室还有很远的距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