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战前抗联与美苏英三国,都在不断的接触,试图争取甚至是购买一批航空反舰鱼雷。但是抗联的努力,却依旧被三国拒绝。美英两国认为抗联无出海口,没有必要装备航空鱼雷的必要性,所以直截了当的给予拒绝。

        而苏联人则不想一而再的刺激,动不动就抽风的日本人,拒绝提供任何的鱼雷。即便是他们拥有了大批的美英援助的鱼雷,也拒绝提供给抗联哪怕一枚航空用反舰鱼雷。只给了二十枚鱼雷艇使用的舰用鱼雷,可又没有给抗联一艘鱼雷艇。

        在缺乏专用航空鱼雷的情况之下,无奈之下抗联制定的应变计划,只能以普通的航空炸弹为主。这一点让杨震很是受刺激,专门找抗联的军工部门谈过。让他们在苏联给的舰用鱼雷的基础上,研制一种航空鱼雷。

        可尽管杨震下了一定的决心,可一种装备的玩意研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至少短时间之内抗联还指望不上。在眼下抗联还只能使用普通的航空炸弹,以及对地火箭弹,用来反舰艇作战。

        好在皮尔逊还是满够意思的,收集了一大批的美军陆海军航空兵在太平洋战场上,与日军舰艇作战时候的经验。尤其是美军使用的杀伤力很大的,对舰跳弹攻击的战术,皮尔逊都交给了抗联。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在日军海陆火力优势之下,围攻天津和塘沽,杨震与郭炳勋可谓是煞费苦心。虽说缺乏威力最大的航空鱼雷,以及专用的鱼雷攻击机,而无法使用威力最大的航空反舰鱼雷,但是依旧命令航空兵挑选出最适合的飞机,并专门制定了针对性的计划。

        只是这个应变计划,因为考虑到顾虑很多的中央,一开始就不赞同将北平作为主战场的原来意见,所以杨震一直没有将这个计划上报中央。尽管事先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通气,但是杨震最终还是压下了这个应变计划。

        杨震很清楚自己是军人,在战场上可以考虑怎么可以达成作战目的,就可以怎么打。但是中央不能像自己这么考虑,中央不但要考虑军事上的得失,更要考虑政治上的得失。一旦北平这座拥有大量古建筑的千年古都毁灭,中央将会面临沉重的政治压力。

        单单一个教育界与知识分子方面带来的压力,就会让中央很难承受。甚至前几年做的大量工作,都有可能会毁于一旦。作为大区最高军事指挥员,杨震不能不考虑中央可能会面对的沉重压力。

        也正是知道完整的夺取北平,对中央未来发展和工作的重要性,杨震并未将这个应变计划上报。而且在他原本的计划之中,将北平作为主战场之一,也是所有的计划之中最后一个选择。

        可眼下整个形势的发展,却偏偏走向了他最不情愿的一面。不管怎么做,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北平周围的日军重兵集群,做到熟视无睹。战场上的整体战局变化,在逼着他不得不做出最艰难的选择。但尽管这个选择很艰难,除非战局出现大的改变,杨震的决心就不会做出任何的改变。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奇文学;http://www.7thaaf.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