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倒也不用王光宇怎么安排,因为用来试用那些的武器的靶场,就在机场以东不到十公里。所有用来试射的武器装备,早在张镇华与熊大缜到齐齐哈尔的时候,就已经先行运到了靶场。王光宇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安排好警卫。

        接到下面已经部署完毕的电话,王光宇在征得杨震同意之后,将与杨震同机抵达的袁芷若和李慧兰也带上。反正也是放松,有两个女同志陪着,也好让一号彻底的放松一下紧绷了这么长时间的神经。

        反正这两个人一个是一号的秘书,一个是一号从皖南新四军那里带来的人,都应该说是与一号最贴近和最亲近的人。虽说那个叫李慧兰的王光宇不熟悉,但这个女人能让一向对女人敬而远之的一号,千里迢迢从皖南带回来,想必之间的关系不会太浅。

        而且那个女人在看着一号时,眼神之中那一抹异样,亲自到机场迎接杨震的王光宇不是没有看出来。有了这个底气,他才敢邀请两个女人一起去靶场。否则以王光宇的谨慎,他不会这么冒失的带一个陌生人去看现在还需要严格保密新式武器的。

        十公里的距离并不远。再加上靶场与机场之间有着良好的公路,没用多长时间便抵达了靶场。在靶场的一角,十支新式步枪、两挺新式轻机枪和两挺轻重两用机枪,都已经压好了子弹,整齐的摆在一边。

        而在靶场的另外一边,一个高炮连的战士笔直的站在一门五十七毫米高炮和一门双二十三毫米高炮,以及两挺十四点五毫米双联装高射机枪,还有几门无后坐力炮的旁边,已经备足了弹药做好了随时发射的准备。

        在抵达靶场后,杨震没有先去看那些费劲苦心才“研制成功”的高射武器,而是先拿起一支后世的六三式自动步枪拔下弹匣拉开枪栓,仔细的看了一遍。又打开刺刀,试了式重量。在拍了拍水曲柳制造的极为结实的枪托之后,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边上的熊大缜看到杨震显得很满意的点头,连忙上前道:“一号,这是我们军工厂自己生产的试制品,边上的才是从美国人生产的。两种枪的外在区别主要是在使用的木材上不一样。美国制造的步枪使用的核桃木制造成的枪托,而我们自己生产的是用东北地区产量很大的水曲柳制造的。”

        说到这里,熊大缜颇有些尴尬的道:“另外,就是美国人制造的工艺,要比我们强一些。而且我们制造这些试制品的时候,使用的苏联制造的枪钢。与美国人制造使用的枪钢,在分量上稍微重了一些。而且美国人在枪膛里面镀的铬,比我们镀的工艺性好的多。”

        “不过,我们使用的苏制枪钢虽然在同等体积之下,重量上的确要比美制枪钢重一些。但苏制的枪钢抗腐蚀性要比美制的好一些。苏制的枪钢里面含镍的成分,要比美制的多。所以对使用环境的限制,要比美制枪钢好一些。”

        “我们做过实验,使用苏制枪钢制造的枪支埋在泥水里面二十四小时后,不用仔细擦拭也不会生锈。而且在射击之后,枪支的钢铁部位也不会出现走形。美制枪钢就不行,埋进泥水中超过一定时间之后,必须仔细擦拭上油。否则,就会出现锈迹。”

        听到熊大缜这么一说,杨震来了兴趣。将两支步枪进行仔细进行了一番对比,果然美国进口的在做工上,要比自己兵工厂使用苏制枪钢制造的要精细的多。两支枪在外观上,就能看出差别来。自己兵工厂制造的显得有些粗糙,而美国制造的像是一件工艺品一般精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