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该部在最后一个伏击圈,也打成这个样子的曹亚范,不敢在十家子耽搁太长时间,在安排人立即收容牺牲的干部、战士遗体,以及救治伤员之后,将他们的旅政委抓上自己吉普车,立即赶往了十家子南沟至大麦沟一线战场。

        好在虽说紧赶慢赶,再加上两地的直线距离并不远,曹亚范赶到的还算及时,总算在十家子南沟战场那位旅长,发起总攻击之前赶到了他的指挥所,沒有让十家子一线的一幕,在另外一个战场重新上演。

        原本在十家子一线打响之后,前方已经在无敌军,不敢在回头的冈岛重敏大佐,却沒有想到,他带着仅剩下的三个多步兵中队,一个机关枪中队外加一个大队炮小队,进至十家子南沟至大麦沟一线的时候,结结实实的一头扎进曹亚范给他布置的最后一个伏击圈。

        面对着冲过來的日军,亲自指挥最后一个伏击圈的挺进军旅长,立即调动手中仅有的两个营,在集中了几乎全旅的炮火掩护之下,依靠手中控制的各个制高点,以逸待劳的与当面日军激战。

        他将全旅仅有的六挺德制三四机枪,加强两挺马克沁重机枪,遏制整个山路的出口的大麦沟正面,以这种德制机枪的高射速,利用地形的掩护,死死的封死日军突围的路线,同时将两个营两个重机枪连的十二挺九二式重机枪,加强部分轻机枪,成交叉射界的部署在各个制高点周边。

        将旅属山炮营的主力,部署在大麦沟战后侧翼方向,专门压制敌军的集团冲锋,将该团所属步兵炮连,则部署在大麦沟屯中,专门提前打日军的机枪阵地,以及压制敌军纵深兵力。

        在山路两侧,他沒有将火力点部署的山脊处,而是全部放在了山腰的正面和侧翼,同时将所有的迫击炮,全部运动上山,部署在山路两侧山地的反斜面上,各个阵地之间,全部架设了野战电话线。

        并集中一批神枪手,以战斗小组的形式,利用地形埋伏起來,专门打敌军的掷弹筒手,为了保证机枪阵地的安全,他再三的叮嘱这些神枪手,轻易不要开枪,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他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绝对不能让日军的掷弹筒手,靠近机枪阵地一百米之内。

        这位与日军在华北敌后战场,打了整整四年交道的旅长,对于掷弹筒的威力很清楚,一旦让日军掷弹筒手靠近机枪阵地一百米之内,机枪阵地对于这种打过來的时候,几乎是悄无声息的武器,根本沒有任何的防御能力。

        在华北历次反扫荡作战之中,日军的掷弹筒手给部队的机枪带來了极大的危害,而在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之下,机枪尤其是轻机枪,几乎是华北各个部队的火力支柱,一旦数量本就不多的轻机枪被打掉,整个防线基本上就垮掉了。

        沒有了机枪的掩护,单靠本就弹药不多的步枪外加土造手榴弹,是很难抵挡住日军的攻击,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位旅长很清楚在此战之中,要想达成自己的战术目的,各个机枪阵地是关键。

        尤其是在大麦沟一线,只部署了一个连,那几挺德制机枪几乎是整个防御的核心,如果这几挺德制机枪被打掉,单靠仅有的一个连的兵力,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日军长时间的轮番攻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