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他们每次战斗在对炮兵使用上,都要针对目标的不同对使用的炮弹数量,做出一定的预算。在炮火的使用上各负其责,师团营各级分工明确。擅长使用各种火炮,编组成炮群作战。”

        “而且对炮兵的使用上,很注意前后方的联系。他们在炮兵战术上,一看就是下过苦工的。这炮弹打的,一个个的弹坑像是尺子量的。这一点,咱们短时间之内还做不到。老总,咱们的底子实在太薄了。也没有那么多的专业人员,大部分的干部培训时间太短。甚至很多人,接触大炮的时间都不长。”

        对于这个纵队副司令员的评价,老总很满意的点点头道:“这一点上,你看的还是比较准的。他们的战术的确是以日军进攻战术为基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良的。但在炮兵的使用上,却是明显超过日军。”

        “不过我要说的是,他们的连以上干部,都至少要懂得一部分的炮兵引导知识。要不然你报错一个坐标,那倒霉的不单单是日军了。大炮可不长眼睛,两军相接他可分不清谁是自己人,那个是日军。”

        “我今天将你们带来观战的主要原因,就是想通过这一战,让你们学习什么叫做现代化的战争。装备上去了,观念也要改变。我听说包头一战,你们中间有些干部,对于炮兵的使用可是各有方法。”

        “有的人像是地主老财一样,在战场上抠抠搜搜的不舍得用。打了几发炮弹,就马上将炮兵撤回来。打出一发炮弹,都要你们这些做军事主官的批准。团营一下,对中口径迫击炮的使用都没有自主权。有的则大手大脚,对付日军一个小队,就打出了三五百发的炮弹。”

        “战前对炮兵的使用没有一个统一的计划,到了战场上乱打一气,各级建制的炮兵任务不明确。对炮兵阵地的选择也不是很注意,只注意正面火力支援,对于防空等其他的方面不重视,下面的意见也听不进去。

        “我说同志哥们,这么做怎么能行你们就算就是发衣服,也不能乱发一气,你也得按照身高和大小来吧。装备上去了,观念不上去怎么行,指挥能力上不去,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怎么行”

        “这次你们晋绥军区主力南下静乐作战,我和你们司令员谈了一下,为了部队的长远考虑,为了加快部队的成长和建设,将你们这些副职都留了下来组成一个观战团,但更是学习团。就是让你们与兄弟部队学习一下,装备上去了我们该怎么做。”

        “中央已经与抗联方面谈过,此战过后华北各大战略区,将分批进入东北抗联根据地整训。一是利用东北根据地的稳固,以及比较丰富的粮食产量。减轻老根据地现在承受的巨大人力、物力的压力,尽快的恢复部队和老根据的元气。

        “第二点也是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部队的整训和学习,还有换装新式的装备。组建更多的炮兵和防空兵,加强一线作战部队的火力配置。所以你们不要羡慕现在的抗联兄弟部队,他们现在只是一个样板。在不远的将来,你们也会配备和他们一样的装备。”

        “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将来不仅要壮大我们的炮兵,还要建立各大战略区的装甲兵和航空兵。但是这些现代化的装备怎么运用,能不能真正的发挥他们本身的威力,还是要看你们这些担任军事主官的人,有没有这个能力充分的去驾驭得了他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