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陈翰章,抽调的炮兵要以轻便的日制山炮为主,再加上一部分重迫击炮。如果条件可以,将他的部队之中现装备的二十四门日制九四式山炮,七门九九式重山炮,连同炮兵全部调拨给太行军区建制。另外让他在抽调两个一零七火箭炮连,也一并转交过去。”

        “至于炮弹,以最大的携行能力为准。能带多少,就带多少。调出这些炮兵之后的缺口,总部将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给他补充完毕。同时通知驻陕北和绥南的航空兵,在陈翰章向南护送期间,要做好全程的掩护。”

        “另外告诉陈翰章,我同意他抽调一批精干部队,深入晋西北纵深,查找这个左间支队的主力踪迹。还有让他组织一批卡车,加快晋绥军区主力的返回速度。不是到偏关境内,就算了解,而将晋绥部队送到他们该布防的地方去。”

        “老郭,你让张镇华清点一下库底子,看看我们手中还有多少七九子弹。另外,咱们手中现在不是有七架英制轻型运输机吗,也全部调到大同机场。利用轻型运输所需起降距离短的优势,直接将这批弹药送到太行和太岳根据地。”

        郭炳勋按照杨震的意图,快速的起草完毕给陈翰章的电报。只是在略微犹豫了一下之后,在杨震命令的基础上略作了一些变更。一是让陈翰章选择护送部队的时候,要派出一名得力干部指挥。

        如果将炮兵护送过正太铁路之后,护送部队后路被切断实在无法返回,则就地留在太行军区,归属太行军区指挥配合其做好反扫荡战斗。同时挑选一名得力的政工干部,以便协调两军之间的关系。这名政工干部,最好是从太行军区调到东北工作的干部。

        二,让陈翰章在选择护送部队南下的时候,选择路线上要慎重一些,不要草率行事。同时建议陈翰章从抵达晋北地区的北岳区部队那里,协调一支部队参与的护送任务之中。这些部队虽说装备差,但是熟悉晋东北的地形和敌情。还可以与沿途的晋察冀地方武装,做好协调工作。

        在必要的时候,哪怕走一些弯路,也要尽可能的将这批太行区反扫荡急需的火炮和炮兵送到地方。如果沿途能避开日军,就尽可能的避开日军。以保证太行部队,在火力使用上的突然性。

        三,告诉陈翰章,在眼下总部已经来不及抽调的情况之下。不管他是从战利品之中,还是从自己部队之中出血,要给太行区部队筹集至少五万具防毒面具。同时从他的部队之中,抽调出一个营的防化兵,以及一批急救药品和医务人员,同时送往太行区。

        最后郭炳勋在电报上,直接告诉陈翰章。考虑到关内兄弟部队通讯能力比较差,为了避免连同关内兄弟部队电台一起干扰,眼下电子干扰机不宜出动。在寻找左间支队主力踪迹方面,让他尽可能的争取到晋绥方面的配合。

        到底是滴水不漏的郭炳勋,在这些细节上考虑的相当的详细。看完郭炳勋改动完毕的电报,杨震满意的点了点头。尽管两个人之间已经默契到用不到说什么,但杨震依旧对自己这位心细如发的参谋长竖起了大拇指。郭炳勋补充的这些,正是自己没有考虑到。

        只是在给陈翰章的电报发走后,郭炳勋却是头疼起来:“一号,现在咱们这里已经没有七九子弹。在全军完成换装之后,七九子弹的生产,本身就已经停止。只不过在挺进军抵达北满之后,为了给他们换装,才重开的生产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