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眼下仅仅整理出来可用的设备数量,就远远多过自己当初的判断。也超过了晋绥军区敌工部交给自己数量。不算别的,单单就这些设备,完成拆卸到装运。三天的时间,活见鬼去吧。三天的时间,能完成西北机械厂的拆迁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工人之中愿意走的数量,到是少于当初预定的人数。离开生长的地方,在这战乱时期到处流ng,对于很大一部分已经拖家带口,需要养家糊口的工人来说,明显都是很不情愿的。在沦陷区的生活虽然困难一些,但是至少保障上好一些。

        掠夺那些工厂设备的小鬼子,虽说凶狠了一些。给的薪水也有些低,但是毕竟还是比去更加困苦,需要整天提心吊胆提防日军扫荡的根据地要好一些。所以出乎晋绥军区敌工部的判断,愿意离开的工人数量,并没有当初预计的那么多。

        而且听说要去东北,很多工人自身也打起了退堂鼓。山西人虽说没有闯关东的习惯,但是晋北人一向有走西口的习惯。在山西本地人看来,那都是生活不下去的人才会做的。这在山西人眼中,很是丢人的事情。

        有的本已经答应走的,在家属的拉扯之下,也出现了退缩。但这对于杨继财来说,倒不是什么大问题。西北炼钢厂、西北机械厂、西北化学厂,这几个上级点名要的工厂,这些工人能动员走,他就算完成任务。

        至于那些铁厂、卷烟厂、火柴厂、毛纺厂、造纸厂的工人,愿意走的,他自然高兴。不愿走他杨继财也就不勉强了。不过晋绥军区敌工部之前的动员,还是很给力的。即便愿意走的工人数量低于原来的预期,但总体愿意跟随撤离的,还是有两万多人。只是相比动员的工人数量,真正让他头疼的还是上级指名三个工厂的设备的拆卸和安装。

        按照自己的计划,将拆卸下来的设备全部由铁路输送。利用北同蒲铁路沿线各站的日伪军,不会认为自己会胆大包天,不顾北同蒲铁路大部分的路线还控制在他们手中,采取铁路强行通过的心态,以及大同火车站已经控制在抗联手中的机会。利用北同蒲铁路,动用火车以最大速度强行通过沿线日军各个据点。

        但是这种铁路输送只能进行一次,第二次在想这么做。有了警备的日军,只要扒掉一段铁路,自己就将困在铁路线上无可奈何。大同战场现在已经成了日军整个华北方面军都在关注之地,自己如果被困在在铁路沿线,越是往北恐怕就越危险。

        而更让杨继财头疼的是,不仅仅是太原两万工人、几万家属,外加上数量增多一倍的战俘要撤退。在抗联打进城之后,目前整个太原城内仅存的日伪设立的太原师范、太原女子师范、太原工业职业学校、太原商业新民学校、太原初级农业职业学校。

        以及日伪刚刚组建的立桐旭医学专科学校,新招来的二百余名学生以及中国籍的教师。再加上太原城内伪省立的太原中学、太原二中的几千名师生,也吵吵嚷嚷的要一同撤退。别说去东北,就是去再荒凉的地方也要走。

        自己没有办法决定是不是带上这些学生的杨继财,只能请示上级。无奈在接到杨继财的请示电报后,杨震在自己弟弟的这封报告上大笔一挥,直接让他将太原城内的百姓能带走的,尽可能的带走。看着总部的批示,杨继财是倍感压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