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认为在工业布局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虑。那么多的大型工厂,要搬一次家,并不是我们个人家搬家那么简单。不仅耗资巨大,而且费时、费力。所以,我们在选择工厂布局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的是交通和能源的情况,更要考虑今后国防的发展。”

        这些话里面表达出来的意思,杨震还是第一次与李延平和郭邴勋之外的人讲起。尽管他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自己内心之中对江北的真实想法,但这些工厂选址的事情,却是涉及到百年大计。如果话不讲透,恐怕没有人会在眼下的情况之下,相信自己的。

        不过好在对于眼前的这三个人,杨震还是相当信任的。尽管知道自己的话,可能会给三人带来震撼,甚至会引起一些内心中的波动。但杨震相信面前的这三个人,应该明白自己的苦心。

        杨震的话,让几个人都愣住了。杨震虽然没有直接挑明,但是语气之中却也明白的指出他对江北的并不信任。这个意思一说出来,明显让几个人有些不知所措。毕竟抗联眼下与江北,可算是关系密切。

        能从当初发展到现在的地步,除了部队英勇善战、指挥得力之外,与江北在众多方面的扶持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关系。这个时候,他这个作为全军最高军事统帅的人,表面上显得与江北很亲密,口口声声老大哥、老大哥的叫着。内心之中却对江北如此防范,反倒让人很难理解。

        与一头雾水,心里面震撼无比的熊大缜和张镇华相比,王光宇在初期的震惊过后,心里接受程度还是相对较高一些。毕竟作为军事指挥员,虽然对那些国际形势分析不懂,但王光宇从军事分析上还是很赞同杨震意见的。

        毕竟孙吴距离只隔着一条宽度并不是很宽的黑龙江的江北,实在是太近了。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抗联与江北翻脸。那么位于孙吴的重工业基地,将会在第一时间遭受到最致命的打击。打蛇打七寸的道理,王光宇还是很明白的。

        这几年的经历让他明白,在现代战争之中,军事工业基础就是一个国家进行一场战争的命脉,也是七寸。这些飞机制造厂、坦克制造厂、重武器制造工厂,可以说是抗联今后的命脉。一旦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对于目前工业基础还相当薄弱的抗联来说,绝对是致命的。

        一号说的没有错,以孙吴距离江北的距离,江北甚至不用出动远程轰炸机。仅仅动用远程炮火,就可以将孙吴的工业基地毁于一旦。如果直接出兵的话,在冬季甚至不用架桥和动用渡船,直接就可以从江面上过江。冬季的黑龙江冰层厚度,绝对可以承受坦克的重量。

        虽说作为日军进攻江北的一个最重要的前哨基地之一,日军在孙吴修建的工厂设备大多都处于地下或是半地下状态,防空与防炮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但距离江北过近,却依旧显得很危险。江北一旦下决心出兵,朝发夕至都用不上。

        在抗联目前已经获得大发展,之前朝不保夕的状态已经得到缓解,并打下了一大片根据地的情况之下。对于江北来说,其东部边境的形势目前已经得到大致缓和。但江北在其远东军区部署的几十万重兵,成百上千的坦克和飞机的数量,却并未明显削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