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学 > 都市小说 > 兴汉使命 >
        毕竟在世人的印象中,很多人都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更有人觉得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从这些话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一种对读书人的误解和偏见。

        在真正的智者眼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知偏差,纯粹是看人的角度不同。

        智者觉得读书人高明,是因为读书人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相应的方案承担责任。

        普通人觉得读书人无用,是因为读书人只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却没有能力着手解决问题。就像龙国流传的一种说法:书生就好像是弹棉花匠人家的女儿,会说却不会纺织。

        龙国的文武矛盾,其实是一种传统惯性的延续。毕竟文官只能不停的提意见,提方案,真正做事的就只有武将了。

        真要是出了问题,文官会认为武将玩忽职守,武将则是认为方案本身就有缺陷,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只能互相攻讦了。

        随着史诗英雄录的编撰,72君子深入一线走访。总算是明白了地图上标注的距离,与实际地形上的距离存在着严重的偏差。

        就像走平路和走山路,所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然而君子集团之前制定计划,都是一厢情愿的把地图距离作为参考依据。这就导致了具体执行的人出现困难,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既定任务。再加上方案本身的容错能力有限,最后就整成了夹生饭。

        有了一线走访经历之后,72君子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解万岁嘛,他们得知执行者的不容易之后,再制定方案就会尽可能的把困难想多一些,把方案的容错能力再提升一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