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学 > 都市小说 > 兴汉使命 >
        兴汉学院安排的朔方实习,其实是引导毕业生找到论文课题的素材。刘正想要打造全新的技术深耕方向。以实习地确定研究侧重的方向,从而实现引导技术潮流的根本目标。

        朔方多族杂居,可供研究的课题有很多。回到大学城之后,鲁肃整理出了十大代表性课题:

        第一课题为刘巴提出的库布齐沙漠治理问题,主要包括抗旱植物的培育、定位仪中抗干扰材料的研究和沙漠修路。这项课题的立项,得到了梅园的重视,列入了百年计划。

        第二项课题是刘莲提出的临河土质与新农产品的改良。朔方人口迅速增加,兴汉军与北地曹军长期对峙。食物需求的增加,迫切需要高产作物的培育。梅园表示全力支持,并提供了土豆种植的基础技术储备。抗旱土豆的研究,也列入了百年计划。

        第三项课题是赵统提出的沙漠后勤保障技术改良。由于前线长期动荡不安,土地耕种面积和产出无法保障,后方转运是唯一的手段。

        历代向北地运粮,都喜欢从河东就近调运。只是兴汉军没有拿下河东郡,只能从太原调运。以前的路线都是绕道雁门关,完全避开了库布齐沙漠。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

        赵统的想法是在库布齐沙漠中开辟一条后勤通道。不仅可以节省运输时间,还可以降低鲜卑小股骑兵骚扰劫掠的几率。

        梅园初领并州,让后勤保障穿越南匈奴聚居区域,那就是羊入虎口。更何况绕道雁门关,还有鲜卑人和羌人肆意挑衅。

        太原提供的后勤保障,很难准时足额的抵达目标运输地。之所以列入第三课题,是因为千里运粮不如前线自给自足。

        梅园把这个课题列入百年计划的用意很简单,就是要让赵统改良兴汉军的后勤保障体系。这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未来的后勤保障将会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第四项课题是诸葛恪提出的研究课题:如何在多民族杂居区域建立公平制度?

        生活习惯的差异,将会导致很多问题。梅园设置地方官员掌控地方,就必须要处理好各种内部矛盾和争端。

        拿下一片土地容易,想要治理好比较困难。南匈奴扎根朔方已经很久了,乌兰族人想要站稳脚跟就得付出沉重的代价。如何掌握火候与分寸,就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