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日本生活後面临着三大难题:

        钱。钱。钱。

        粗略来说,日本的消费水准大概是台湾的三倍;但实际上却不止如此。特别是如果要实际在日本「生活」而非「旅游」的话,各式各样的「税」与「料金」就会压到身上来。

        连日本本国国民都为之气结、上涨到「百分之八」的消费税姑且不提,在日本一旦有落脚处,就会来一个「住民税」──不管是不是日本公民,至少是这个地方的「住民」;同样,无论是不是日本国民,一样得缴纳「国民健康保险料」──也就是健保费。更神奇的是,仅仅是在日本打工,同样没有日本国民的身分,区役所依然会寄发一份加入「国民年金保险料」的通知;当然,在日本打工也必须课税──名目为「源泉徵收税」。

        其实就是「预支所得税」:避免留学生打工之後,还没给日本政府缴税就逃回母国。

        各种生活必须都要花钱,为了要在异国生活下去,一方面尽可能找打工「开源」;然而,依据日本法令规定,留学生不仅有打工时数的上限,还有诸多限制。

        因此,另一方面,当然就是「节流」。

        日本超市在晚上过了一定时间之後,大多数便当都会贴上「半额」来促销──这对於穷苦留学生来说是一大福音。不过,大阪当地JiNg打细算的主妇往往手脚更快一些,至少我在下课或打工下班後很难抢到半额便当。

        不过,除了「半额」之外,还有另一种标签同样代表着优惠商品:

        「译有」。

        字面上的意思是,「有些缘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