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也差不多,就是把152炮换成了76炮,速度能达到40公里每小时,刘一鸣让工厂在这个基础上改进。

        第三代又跑偏了,总重40吨的重型坦克,双联装76炮,借鉴了海军炮塔的结构,人工供弹,机械辅助,静止状态下一分钟可以打三发炮弹。

        火力强大…但这就不是坦克啊!!

        本书首发:塔读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装甲又消失了,速度也只剩下5公里理论越野时速。

        “只要一门炮,炮塔能够转动,带一定装甲,可以挡住子弹,手雷,37小炮就可以了。重量要控制下来!咱们因地制宜,在国内四十吨的重量,野战就是一个固定炮台。”刘一鸣不断重复着自己的需求。

        然后一拍脑袋,虽然不知道具体结构图,但是坦克外形什么样他是知道的,忘了画图。

        刘一鸣拿起笔画了三张图,正面侧面上面,三视图。

        “外形大概是这样…”

        ……

        刘一鸣围着新坦克转着圈圈,炮塔——正常,装甲——正常,负重轮——五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