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大小洼村种的莲藕和藕粉,销往镇上、县城乃至更远的地方,两个村的集体荷塘成了远近闻名的赏荷胜地。

        镇上书院的学子每到六七月份,就把这里当成了举办书会的最佳地点,学子们掏点钱,村里给他们安排赏荷的凉亭、呈上荷叶茶、荷花糕、嫩莲子当茶点,擅长绘画的作画,擅长吟诗的作诗,随着流出去的诗和画越来越多,外地的学子,也经常成群结队过来赏荷。

        后来他们发现,大洼村的四季都很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是以来这里踏青、郊游的人越来越多。大洼村后山快被踏平了。

        当然仅限于外面的几座小山包,至于深山,这些文人雅士还是不敢贸然去闯的。

        如今,大洼村村民人人有红利吃、家家有分红领,田里的产出也很喜人。

        这几年不知是天公作美,还是大洼村的水土得到了改善,下大雨也没见闹过水灾,风调雨顺得很。

        村民们富裕了,就在徐茵的号召下,把村里的道路修了修:能铺石板的铺石板,不能铺的撒上了小石子,免得雨天泥泞。

        修完村道,大伙儿又把目光放到了村庄通往镇上的路。修路工找的不是别人,就是周边村落的村民,有钱大家赚嘛。

        一个村富起来,带动周边更多的村。

        徐茵亲眼目睹着大洼村从贫走到富、一步一个脚印过来,内心感慨无比。

        收完莲藕,藕粉加工坊开始马不停蹄地运作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