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荣回应道,“兴许有本事的人就是脾气怪,你不也一样,脸臭,你往常批评我,不也说我这个人就是过常多。且听他说什么吧,要真有水平,听听无妨。要是个滥竽充数的,丢海里喂鱼。”

        王向川点点头,他此时眯着眼睛,盯着手机,不动声色,一副座山雕位于高地俯瞰接下来的对话和发展的态势。

        刘启荣便在三人群里发道,“这位……朋友。你先前给我提出那个贺岁电影的说法。我们想听听你具体,详细的想法。”

        说到底,刘启荣目前的弱势在于对于“档期”的争夺中,处在了下风,“档期”这个东西,体现的是“观众至上”的原则,这不是拍脑袋出现的产物,最早是一批背靠着电影市场吃饭的脑筋灵活的商人,追踪消费的选择,最终总结出了规律,发现特定的时间段里以受众为中心推出特定类型的电影,便有更大可能获得票房的丰收。

        所以“档期”就逐渐成为了电影商业运作的黄金法则,而档期之中也有讲究,在西方世界里,“暑期档”是超级大片的黄金档期。秋冬季节则是冲击“奥斯卡”电影的最佳时间。

        以前信息不丰饶的时候,是好产品不愁没市场,但在信息丰饶的时代,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档期才尤其重要。

        王向川忍不住了,发出一段语音转文字,出现在屏幕上,“你之前说春节上映电影,这事就不靠谱,春节档期历来是死档,电影院放映的电影无不票房惨淡,吆五喝六阖家团圆的日子,没人愿意出门跑电影院来。”

        王向川直接发起刁难。提出主要问题,又不是没有影片上映,正因为上映了票房不行,春节档才从来不受人重视。要不为什么二月是国产电影的突围季,因为保护期就在那段时间,没有进口大片围堵,这是相对舒服的几个月。

        “是没有!那是因为从来没有。”陈一闻回应。

        “因为缺失的并不是一个档期。而是围绕这个档期开始的一系列工程建设,影片类型和主题与春节档的配套,影片和影院针对这个档期的宣传营销力度欠缺,创意也很匮乏!三是对观众和其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也是不足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