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闻开始打字,构建一个故事的雏形。

        前一世他在大学写过舞台剧,台词功底被当时观众评价为“深厚““扎实“,走上工作岗位上,做得多的也是文书工作,偶尔一些公司活动,也会编排个小品凑个什么题目之类,所以基本的台本写作格式并不陷生。

        他写下“序幕“,“角色“,“场景“,“动作“………这些关键点编排之后,一个故事骨架就成型了。

        接下来就按照剧本骨架的每一幕。开始选择不同的场景。

        面前的引擎立即出现了很多的选项,陈一闻找的是免费的公共库。他首先看了一下公共库的角色模板。发现都不满意,稍微好一点的,都要钱,一个简笔画的动画形象,上了五个颜色,就要三千块钱使用费。显然用不起。

        陈一闻考虑了一下,千脆自己画,他拿出一个本子,用随身携带的笔在本子上勾勾画画,好在以前的一些个功底没有丢,绘画上肯定比不上专业人士,但是业余水平,也够用了。于是在笔和纸张滑动的摩擦声中,陈一闻画出了他决定好的第一个角色形象.

        等画作完工,陈一闻用平板摄像头把画拍了下来,AI制作引擎会对画进行构建,可以构建基本的动作,形成自己的角色形象。

        不过毕竟是免费软件,流畅度之类就不必期待太高,而且形象也必然呆板,基本就是纸片造型。

        然后就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剧本上每一个环节的场景搭建,选择美术资源,他选了太阳,雨滴,绿地草坪等等动画场景…都免费的,有一种少儿绘画的既视感。

        最后就选择音乐,新翻的流行音乐就别想了,好在免费库里也还有不少经典曲目,陈一闻选了几首,兼具轻快和抒情的音乐。

        一步一步,在AI引擎的引导下,陈一闻把整个视频给制作了出来。看着自己设计的角色变成了动画在场景里运动起来,陈一闻很有一种成就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