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学生们的眼神里开始有光,他们开始在课堂上问一些夏老夫子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他们开始讨论几何数学,开始互相出题计算弹道,开始爬上房顶测风向,开始用打架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学号排名——听说,那是某个学院里的光荣传统。

        再后来,夏老夫子发现自己除了写字已经没什么可以教这些孩童们的了。

        尤其是当这些学生们整齐划一的在他进入教室的时候起立,对着他高声问候老师好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已经没什么再留下来的理由了。

        所以,他抄了四十份字帖,送给了每一个学生,嘱咐他们一定要写好每一个字之后,他登船离开了东湾岛,服从调配来到了铜城。

        他清楚的记得自己走的那天,班里的班长来送他,那个叫做刘国柱的年轻人,在码头上挺拔得如同松柏。

        夏老先生落泪了,他觉得自己大半辈子教出来的学生里,恐怕只有东湾岛上最后教出来的这40个看着顺眼。

        “先生……”铜城教育局的年轻人很有礼貌,开着那辆有些破旧的人民2型汽车,载着夏老夫子向学校进发:“坐船还习惯吧?”

        比起之前在东湾岛上临时建立起来的学校,铜城的学校条件就明显要好上许多。

        一方面是这里之前也是比东湾城更大的城市,人口也多,自然条件也更好一些。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唐集团在郑国故土上全面开启基建模式,最重点修建的就是学校。

        大唐集团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同时更需求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很好找,人才资源就难得了。所以人力可以花钱直接卖到手,人才就只能自己慢慢培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